山上寶訓說明
山上寶訓,亦作登山寶訓,指的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裡,由耶穌基督在山上所説的話。
山上寶訓當中最著名的是「天國八福」 ,這一段話被認為是基督徒言行及生活規範的準則。

地點
根據聖經,耶穌坐在山坡上發表他那著名的登山寶訓。
在當時耶穌所處的加利利地區並沒有什麼山,不過在臨近的加利利海西岸有幾座高山,因此有人認為山上寶訓發生在那裡。
地點約在加利利海附近,很可能靠近迦百農。
耶穌經過整夜向上帝禱告之後,從門徒當中挑選了十二門徒成為他的使徒。
然後耶穌與他們一起下山,耶穌下山時,有病的人都上前摸他,耶穌把他們一一醫好。

這時,可能耶穌已相當疲倦而需要一點休息。
然而有一大群百姓來到耶穌面前,他們當中有些長途跋涉從100至110公里以外的猶太和耶路撒冷前來。
其他的則來自北面的泰爾和西頓沿岸一帶的地方。
他們要聽耶穌講道,也渴望他將他們的病醫好。
他們當中甚至包括一些被鬼靈(撒但手下的邪惡天使)纏身的人。
耶穌走到山坡較高的一處地方坐下來,在那裡開口教訓散坐在他面前平地上的百姓。
百姓熱切期待這位能施行驚人奇蹟的導師發表演講。
然而耶穌的傳道演講主要是為了造益他的門徒而作的,當時門徒們很可能坐在四周最靠近耶穌的地方。
合理判斷,馬太及其他門徒把耶穌的教訓記錄下來,使後來的人也能夠從中得益。
這段演講後來也記載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裡。
耶穌的傳道演講深具價值的地方不僅是他深入地探討屬靈的事,同時也以顯淺易明的方式把真理表達出來。
耶穌引用日常的經驗和人們所熟悉的事物。
這樣,所有渴望以上帝的方法尋求較佳生活的人均得以明白耶穌的思想。
馬太、路加比較一下
關於「山上寶訓」馬太福音的記載在長度方面相當於路加福音所記的四倍,且內容更有系統,更精緻。
如果
將馬太福音6:9-13與路加福音11:1-4
以及
馬太福音6:25-34與路加福音12:22-31比較一下,
感覺路加把馬太所記錄的演講部分內容列為耶穌在另一次傳道演講中所說的話。
可能是耶穌不止一次向門徒提出同樣的教訓,而路加則選擇了一些不同的場合去把這些教訓記錄下來。
《路加福音》(6:17–49)中記載了耶穌在下山後向群眾的訓話,與傳統上認為的山上寶訓不同。
《路加福音》指耶穌是在平地上演講。
結構
背景(5:1-2):介紹耶穌講話時的背景即耶穌看到有很多人聚集在山下。
基本出發點(5:3-12):「天國八福」即基督徒的行為準則。
主題(5:13-16):基督徒應當作世上的鹽和光:這一段構成了後面章節的基本主題。
「成全律法」(5:17-48):耶穌認為基督徒仍然要遵守律法,特別是十誡。
總論(5:17-20),論律法
5:17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5: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5:19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5:20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分論(5:21-48)
論仇敵(5:21-26)和愛仇敵(5:38-48)
這一段提出了基督教中爭議頗多的教義,「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論姦淫(5:27-32)
耶穌認為「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論起誓(5:33-37)
5:33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5:34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座位;
5:35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5:36 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5:37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 – 或譯:就是從惡裏出來的)。」
耶穌特別論述了不應將虔誠作為炫耀,即不應在別人面前故意施捨(6:1-4)、禱告(6:5-15)、禁食(6:16-18)。
耶穌認為只有信仰才能讓信徒上天堂,並且把這比喻為「天上的財寶」(6:19-34)。
基督徒的言論準則
不可論斷他人(7:1-6)。
基督徒的生活準則
努力禱告,追求自己的信仰,防止被假先知欺騙。(7:7-27)
窄門的比喻(7:13,14)
這是《聖經》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比喻,耶穌認為堅持信仰的人總是少數的,而信仰的道路是艱難的。
結論(7:28,29)
7:28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7:29 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